《舒庐寻根记》
----2011年乌兔周后裔舒城庐江寻根之旅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辛卯岁夏历七月,我与同族仕芳、雍平,受湖口周氏联谊会委托,赴安徽舒城、庐江一带寻根。一路之上,远祖念七公叮嘱儿孙的一番话不时在耳边回响;“舒城。吾故地也,祖宗坟墓在焉。吾老不能行,汝等须归,不时洒扫,以申春露秋霜之痛。”想起先祖的临终嘱托,我们不敢有半点懈怠,三天之内近千公里,走村串户,遍访宗亲近百,查阅宗谱数十卷。然世远年湮,加之舒、庐地处平原,屡遭战火、天灾,人们流离失所,伤痕远逾江南。该地各姓所修宗谱,多为断代谱,与老世系无法连接,因而查对十分困难。
舒庐并不远,麻地在何方?此次舒庐之行,虽说寻根未果,行程却异常顺利,往往停车问讯,恰是欲访之人,冥冥之中,似有神助。此行也有斩获,有两处宗谱值得一提:一是舒城县舒茶镇三拐村,二是庐江县乐桥镇桂元村,此二处从未合修宗谱,然远古世系几乎完全一致。与我族宗谱,除周勃、周亚夫、周瑜等历史名人外,另有文郁、党、峻、鲂、处、哲、
彪、僖、璋、炯、沂等名讳也相同,而更值得推敲之处有二:其一,该谱二十世,我谱二十一世“顗、嵩、谟”三字完全一样,该谱顗之子绍之、续之。我谱顗之子子芝、子廷,也有相似之处,其二:该谱三十三世从远,三十四世智强,与我谱四十五、四十六世又相吻合。鉴于上述种种,特将庐江县乐桥镇桂元村麻桥组宗谱老世系附载与后,留待有志者研究、考证。
在三天的寻根过程中,我们见证了祖地宗亲的敦厚与善良。他们请谱必须净手、焚香、跪拜,尊祖敬宗之虔诚可见一斑。对远道而来的宗亲,他们一见如故,有的不厌其烦的介绍情况,有的自告奋勇的引路寻访,在此列举三例:一,周春河,舒城县教师,合肥、六安、舒城三县(市)同宗谱局主编。他家住在县城,不仅带我们到二十多公里外的老家棠树乡查阅宗谱,而且陪同七个小时,环绕舒城,走访周氏村落。二,周道信,庐江县汤池镇石桥村退休教师,谱局编修,听说我们来访,立即从十公里外的万山镇赶回取谱,并执意挽留用餐。三,周先六,庐江县乐桥镇桂元村地地道道的农民,正准备喷洒农药,得知来意后,立刻卸下药桶,回家取谱,并陪同到十多里外的镇上复印资料。当我们拿点钱以示补偿时,他断然拒绝,并意味深长的说:“得了钱就不是周姓子孙了”。在舒、庐期间,我们还拜谒了周瑜墓园及周瑜故里。周瑜墓园位于庐江县城东,园内整洁肃穆,周瑜故里周瑜城则处舒城县干汊河镇西约两公里,野草齐胸,仅存遗址,虽然周边以周瑜命名的商铺鳞次栉比,但却极少周姓人家,使人不禁想起前人咏大屋场的诗句:“一片遗基成古迹,数丘荒冢卧斜阳”。 正是时事茫茫难自料,令人土生伤感。
滔滔长江水,日夜向东流。浩瀚长江,千百年来隔断了我们与祖地的联系,然山再高, 水再深,难阻血脉情。舒城麻地,乌兔子孙总有一天会撩开您神秘的面纱,亲吻神圣的土地!
辛卯岁孟秋 三十四世 龙林撰
《再寻麻地》
----2019年乌兔周后裔舒城麻地寻根
盛夏七月,热浪扑面。近日,观印、仕芳、记恩、论泉和我一行五人,受总谱编委会和仲琪会长委托,在皖中南寻亲联谊的同时,再次前往舒城寻找麻地,寻找数十万乌兔周氏后裔的根!2011年纂修《湖口周氏通谱》时,我们曾赴舒城、庐江一带寻根问祖。虽寻根未果,却也有收获,曾作《舒庐寻根记》留存。光阴似箭,一晃八载。再寻麻地接受初次寻访的教训,事前精心策划。也是天遂人愿,前不久,论泉宗亲通过网络,发现舒城有两支念七公后裔,均由横山派武山源返迁祖地,经过六百多年的繁衍,已成二万多人的旺族。6月29日,75岁高龄的周岐长老会长,带来舒城宗谱,与湖口对接.这次得知我们即将前往,特地从四十多公里外的家中赶到县城迎接。舒城周氏联谊会会长周衍权及多位宗亲,自始至终陪同我们的全部活动。另一支来自湖口武山源返迁舒城的乌兔周横山派后裔周世建,虽然已在杭州定居,却连夜驱车赶回,提供资料。舒城县委宣传部部长周红,向我们赠送了新旧两部《舒城县志》,并联系周瑜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卫生先生同我们见面、座谈。李先生是周瑜文化研究专家,发表专著论文多篇。他同我们分享了周瑜研究的最新成果,就念七公上溯世系与周瑜世系的关系问题作了初步探讨,并就念七公老家所在地的考证交换了意见。
根据乌兔周氏宗谱早期谱序和《念七公本传》记载,寻找念七公祖地,必须把握几个关键地址用词,即舒城、麻地、梅山、淝水等。 先说舒城。舒城历史悠久,周朝曾封为“舒国”,后又称“群舒国”。唐开元二十三年(735)置舒城县,县名迄今已有1284年历史未作变更。也就是说现名舒城,念七公南迁时也称舒城。再说麻地。麻地知名度不高,绝大多数舒城人闻所未闻,怪不得当年初寻毫无结果。其实,麻地有泛指、专指两意。泛指是说在舒城的中西部一带,远古时期野生麻林茂密,后来人工栽培苎麻、黄麻,成为当地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舒城曾建大型麻纺厂。所谓麻地,就是指麻生长的地方。随着时代的变迁,原先的野麻、家麻均不见踪迹。专指是舒城麻区确有麻地湾,是个古老地名,位于万佛湖南侧岸边,距县城约37公里。这里原有12户刘姓人家,因三年前建设万佛湖风景区,搬迁至离原址几百米的荒坡。问及刘姓来由,概不知情。离麻地湾约2公里有周家老屋村,大约二十来户。名为老屋,实际也就是清代中叶从桐城搬迁至此,不过二百余年光景。他们的宗谱与我们对不上号,应属旁支。关于梅山。梅山是寻根的关键地名,因为石敬塘起兵反叛时,念七公曾“避乱梅山”。梅山的来历与西汉末期的名士梅福有直接关系。梅福曾任江西南昌县县尉,是个从七品的小官,但他敢于仗义执言,享誉甚广。他坚决反对王莽篡汉,先在南昌北面梅岭避住,后又迁往舒城中梅河西北丛山中隐居炼丹。自后,这一带有大梅山、小梅山、梅岭、梅湖之称。大梅山海拔高程209米,属群山主峰,小梅山因建万佛湖水库没入湖中,仅露山峰,宛若小岛。梅山与麻地湾直线距离约4—5公里,沿湖公路距离不超过10公里。
关于淝水。淝水分南北支流,北支流入淮河,南支流入巢湖,最后注入长江。淝水并不经过舒城,念七公是如何“渡淝水而南”的呢?原来,发源于岳西县的杭埠河,古称龙舒水,自西向东穿越舒城,于肥西县与南淝水等支流汇合后注入巢湖。杭埠河是旧时舒城县最主要的水上交通线,麻地就在河畔,由水路到达江南,沿河至湖入江是必经路线。综上所述,现处舒城万佛湖风景区的麻地湾,符合老谱记载念七公祖地的所有特征,应属原址无疑。对此,同行宗亲及李会长等也深表赞同。
另外,也有人提出,五代十国时期的潜山曾定名为“舒州”,其辖地宿松县亦有麻地,念七公祖地是否为宿松麻地?返程途中,我们一行前往考证。宿松麻地位于县城东面约20余公里处,上有麻米山,侧面有一溜长坡,取名“麻地坡”,现属程岭乡龙安村管辖。南宋淳熙年间,布衣汪革在此烧炭炼铁,意欲制造兵器抗金。这里山势及土质都不适宜村居,虽然约6公里外有泊湖直通长江,但并无水系相连。况且,宿松及周边县市均找不到“梅山”,更不靠近淝水。念七公老家如系此麻地,举家南迁时只要直渡长江即可,毋须南辕北辙,反向绕道数百公里而渡“ 淝水”。可见,宿松麻地并非祖地,可以定论。
三十四世(芦丛派)龙林敬撰
二0一九年七月二十三日
《武山源寻根记》
----2020年乌兔周横山派舒城后裔湖口武山源寻根
家父在世的时候经常说起,我们周家先祖是几百年前从江西王家坝(瓦屑坝)、河口(湖口)那边迁过来的。他老人家一直深藏着寻根问祖之情结,在弥留之际还还念念不忘宗族谱事(近百年没有修家谱了)……从此,寻根问祖追本溯源便深深烙在我的脑海铭记于心。追本溯源便成了当年的一个夙愿一种情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无数次战火纷争朝代更迭,谱牒部分遭焚残缺不全,先人祖地残垣断壁比比皆是。原始风貌渺渺茫茫,长辈们口中所说的江西“王家坝”“河口”还在吗?如果在又在哪里? 从此开启了我的漫漫寻根之路。
首先是通过网络寻根,我联系上了湖口老家人。起初因为不知道自己完整的字派也没有老谱,只听到上了年纪的老人说我们舒城周家祖先是江西王家坝河口那边逃难过来的。早在2007年6月份我就在中华周氏网上注册了个账号发布寻根信息。那时候的我毫无头绪,对谱事懵懵懂懂,仅发了一条并不完整的寻根信息,没有收到任何回帖,犹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直到2018年老家启动修谱,我有幸拿到万训叔邮来的6本《周氏(国珍公)宗谱》,才正式接触族谱。我视祖谱如祖,我沉迷卷中逐字逐句虔诚拜读读。于是乎!我又到网上发布新的寻根信息,这次我发了老谱上的一些的有用的信息如:一切本于乌兔周念七公、18世国珍公遵福二公遗训从江右湖口武山源复迁舒城……等一些关键信息。冥冥之中先祖保佑,这次很快就有缘联系上了湖口宗亲。先是湖口大垅乡的周雍平宗亲,他老人家不厌其烦的给我视频讲解湖口乌兔周的老谱世系,使我对老家湖口先祖世系有了初步了解。2019年5月我又联系上了和我同分迁祖湖口周义村的周论泉宗亲,(周义村周备村分迁始祖:福二公);早在一年前他老人家就在网上我的寻根信息上留言,可我疏于回帖(当时发了寻根贴也没抱多大希望),我们相识迟到了整整一年。
从拜读这6本《周氏(国珍公)宗谱》开始,我才真正了解我们老世系。原来我们的祖先国珍公是于洪武廿四(1391)年遵福二公遗训从江西湖口武山源复迁舒城,于南港卜居之。江西湖口老家的老世系又本源于乌兔周念七公。公元956年念七公避乱挂冠从舒城麻地渡淝南迁至江右湖口花尖山遇乌兔而卜居之(详见《念七公本传》),舒城和湖口两地一家亲,一衣带水唇齿相依。就这样通过网络我和湖口老家人终于取得了联系.于2019年7月19日,湖口老家一行五位年近七旬的宗亲们,不顾年高不辞辛劳顶着酷暑千里迢迢来舒城寻根。我们舒城的念七公后裔与湖口老家亲人们终于在1063年以后的今天首次相遇(956年始祖念七从舒城渡江南迁江右湖口),亲人相见格外亲切!湖口宗亲来舒城寻找麻地,是寻找数二十万乌兔周氏后裔的根!根据乌兔周氏宗谱早期谱序和《念七公本传》记载,寻找念七公祖地迁徙地点:舒城、麻地、梅山、淝水等。湖口宗亲们千里迢迢跋山涉水,赤诚之心日月可鉴。在此特向湖口老家宗亲老前辈们致敬!
再就是我决定去祖地寻根,一定要去600多年前的先祖老家看看。2019年清明时节舒城老家修谱理事会成立,我踊跃参与并担任龙舒周氏(爱莲堂)四修宗谱编辑之一,由此更加激起了我迫切要寻根问祖追溯世系渊源的愿望。我一定要亲自去祖地看看,去看看628年前(谱载1391年始祖国珍公从江西湖口武山源复迁舒城)的先祖生活的地方。在湖口县大垅花尖山大屋场,那里是我们的祖先念七公居家立业的圣地,在湖口县武山镇周备村武山源,更是我们迁舒始祖国珍公的故土;去湖口祖源地寻根情结与日俱增,去祖地寻根祭祖成了我期盼已久的夙愿!此愿望于今年清明时节终于成行,现把本次去江西湖口县武山源的寻根之旅略作小记,以飨大家。
在老家做完清明,虽然还在新冠疫情防控时期有所不便。但也没能阻挡我的寻根之心情,我那颗蠢蠢欲动的寻根问祖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寻根之前我们有心做了些准备,来到念七公先祖故乡舒城麻地,我和万训叔世友哥去麻地坡山上取来一些故乡土,用红布包裹好,再去杭埠河取两瓶家乡水,焚香跪拜小心装好。我们“拾一把故乡土,擢一缕龙舒水,沿循七公足迹,远赴湖口祭祖。”4月1日我相邀岐长宗亲万训叔世友哥世成胞兄一行驱车赶往离舒城三百公里地的江西省湖口县武山源祖地。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亦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内心激动澎湃充满的牵挂与迷惘走向皖赣,走向那未知的远方。我们穿过舒城从庐江收费站上高速,驱车风驰电掣般历经庐江,桐城,潜山,东至,望江,彭泽,六县市近四个小时终于抵达湖口县。湖口宗亲周论泉早早就等在约定地点湖口高速出口翘首企盼,再次见到宗亲如见亲人,我紧紧握论泉宗亲双手倍感亲切,久久不愿松开,亲情之感油然而生。在论泉宗亲的带领下我们一路驱车赶到湖口县城,正值中午时分,在星程酒店湖口老家的宗亲们已经早早的备好了酒席喜迎我们舒城老家亲人。湖口老家宗亲们十分好客盛情款待,席间我们交谈甚欢,仿佛就是久别重逢的家人,亲密无间毫无生疏感,吃好午饭我已迫不及待地要去祖地祭拜,下午时间较紧,我们带着舒城周氏老谱寻根湖口武山源,主要选择了要去的五个地方:
乌兔周祠堂
乌兔周始祖念七公墓
嫡祖(17世)寿二公墓(国珍之父)
周备村祖堂
迁舒祖(18世)国珍公墓
每个地方间隔几十公里地不等,我们首先是去乌兔周祠堂。驱车约半个小时左右到达湖口县大垅乡。那里有乌兔周祠堂,是周氏念七公一脉的总祠堂,坐落于江西省湖口县大垅乡大周英村。宗祠建于2014年,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屋面两侧是飞檐翘角的马头墙,屋脊中间嵌有双龙戏珠,门上“乌兔祠”三个赤金大字赫然醒目。朱红的正门两侧有一付烫金字对联“辉煌十派朝乌兔,荏苒千秋忆白鱼。”显得庄严肃穆,祠堂是在乌兔寺原址上建的,说起乌兔寺,溯源于乌兔周六世祖的周屿公,乌兔周第六世孙玙公,宋景德二年(1005年)乙巳科进士,宋解元。玙公出资建乌兔祠,元朝后改名乌兔寺,规模宏伟,大庭广院,寺内古碑古井,乔木荫绿,环绕第宅。玙公知元将乱,恐宗支谱牒湮灭失绪,遂亲镌石谱,有古碑尺余、碑面、碑脊均刻朱书宗支世系,后将此碑沉于祠堂井中,使周氏世系得以保全于乱世,后裔嘉传以《井沉石刻》为典故。 然玙公所建的乌兔祠堂,惜毁于元朝兵燹。明朝钟子完咏乌兔祠有诗云:“祠堂旧建千年址,灵瑞还彰万代名。古木荫森环第宅,好山苍翠拱丘莹”! 在乌兔祠门前的广场上我们焚香鸣炮,先在祠堂外面的香炉前每人依次先拜了一拜,烟花冲天鞭炮雷鸣,仿佛向七公叩门报讯,您的故土后裔子孙来看您了。打开门楼进入祠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前面矗立一座先祖念七公的尊像。但见七公肩披红袍,身穿官服,面泛笑容,举止优雅,惟妙惟肖,生趣盎然。祠堂中间有4根柱梁,先祖尊像两边门楼墙面挂满牌匾,每付柱梁上都嵌有烫金字对联,一共四付对联,均是歌颂先祖功德和启迪后人的名言金句。南北墙面也挂满了各支乌兔周后裔送的宗祠牌匾,东西墙面是镌刻着建设宗祠的募捐宗亲人名的爱心墙。置身其中令人肃然起敬!我们摆好鲜花手取香烛双手合十,在先祖尊像前三叩九首虔诚跪拜。礼毕我们舒城乌兔周后裔在七公尊像前合影留念。
随后去始祖念七公墓祭扫。我们驱车十几分钟后到达了乌兔周始祖念七公墓地。七公墓丘茔地坐落于大屋场竹箕塘,先穿过“怀念亭”,即到达七公墓地,墓碑是大理石的,又高又大,顶上面刻四字:乌兔始祖。碑文是“福泽万代 乌兔周氏第一开基顯祖念七公赵氏孺人夫妇合墓”,墓志铭上记载的是始祖念七公的一生简历和功德,墓碑两侧各树立着一排大理石护栏,墓地前有很多鲜花和香灰,湖口老家的乌兔后裔子孙早已来祭扫过。我们摆上鲜花、香烛;点燃烟花鸣放爆竹,我们站成一排跪地叩拜,然后我和万训叔郑重虔诚地用双手捧着从七公老家舒城麻地取来的故乡土和龙舒水,一点一点漫洒于七公的坟茔之上。当年七公的嘱托子孙的话语萦绕在耳畔,“舒城,故土也,祖宗坟墓在焉,吾老不能行矣,汝等须归,不时洒扫,以申春露秋霜之痛…”(见《念七公本传》)。当年的先祖七公在耄耋之年仍心系故土,不忘祖根,却不能回去的思乡情结,嘱托后世子孙不要忘了祖根在舒城。今天您的故土后裔子孙们来看您了,带来了故乡土,您终于“回家”了!舒城是您的故地,这里确是我们迁舒祖的故乡,两地一家亲一衣带水唇齿相依。我们来祖地祭拜您,报先祖们养育庇佑之恩,表后裔子孙慎终追远之情。
接下来行程安排去祭拜嫡祖(17世)寿二公(国珍公之父).下午时间较紧,祭拜了念七公始祖,我们又匆匆赶往周备新村,在乡道上开了20几分钟,穿过了几个村庄,车子开到寿二公离墓地不远的村庄角落便停好。沿着羊肠小径来到西瘦岭,二公的墓穴不大,嵌入在小坡下,边上都是庄稼地;只有一块不大的墓碑露出地面半截。我们仍旧是按部就班的插花焚香鸣炮,当地村民听说我们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后裔来此地寻根祭祖,甚是敬佩。我借来老农的锄头除去坟边杂草,主要是抛开墓碑周边的浮土想找到碑帖上更多的记载。墓碑立于道光二年仲春吉日,是寿二公胞弟寿六公裔孙伯钿、广公九世孙辈们立的。碑帖上隐约可以看出“妣赵氏合葬 男江海二公迁舒城中梅河下五里 日 月 故显伯祖周公寿二号极全老大人墓 钿广二族九世姪孙 邑文庠淳、漠等合立 十一世孙举人福永茂等重立。道光二年仲春吉旦” 我很努力的仔细查看和斟酌推敲,还是不能全部辨认出来。论泉宗亲包含深情的说道“二公先祖,我帮您找到了您的嫡血脉后裔子孙,他们从舒城来看您来了,我的任务完成啦,”听此言令我感动无比,潸然泪下,同时又万分愧疚,我们是二公的嫡血脉后裔,却一直没有来祭拜过。我和万训叔世成哥在二公墓附近,取一些泥土打算带回舒城洒在国珍公坟地(准备按老谱坟图修建纪念冢)。让两位父子先祖“故土相逢”;可好事有多磨,取土心切,锄头被我弄断了,干脆我就用手抓取,冥冥之中,这是先祖对我这不孝子孙的小小责罚。
拜别二公,我们匆忙赶去周备村祖堂去祭拜,周备村宗亲大部分是念七15世横山派福二公的后裔;福二公由花尖山大屋场分迁武山源,福二公为武山源始祖,我们舒城始迁祖国珍国宝均是福二公的曾孙。我们老谱序文记载国宝公因彭仓角叩阍案于洪武廿四年(1391年)携子江海迁舒城县中梅河,国珍公遵福二公遗训于洪武廿四年(1391年)从湖口武山源复迁舒城南港。故,周备村也是我们迁舒后裔的湖口老家所在地之一。10多分钟后到达周备村祖堂,引入眼帘特别醒目的是高大的门楼前有一对清色的石器,据说是旗鼓石,系马桩(又叫旗甲石),系马桩用来在门前栓枣红马,旗鼓石是用来插官旗用的。看来我们的先祖定是达官贵人。门楼特别高大上面镶嵌四个大字“禧绵重厚”,两边是牌楼飞檐琉璃瓦,古色古香。进入门楼是一四合庭院,穿庭而入便是祖堂,正前方是香炉台,牌位上中堂“天地国亲师位”,摆放一排木质的小小灵牌位,好像都是“国字”辈先祖,我努力的查找了一番,有点小失落,并未找到我们先祖“国珍公”。我们依旧按祭拜仪式,在先祖牌位前焚香叩拜,在祖堂门楼门前的广场上,燃放烟花鸣放鞭炮。告诉先祖我们武山源舒城后裔来祖地祭拜了。我们也在祖堂门楼前合影留念了。
时间过得很快,已经是下午5点了,还有最后的目的地---武山源国珍公墓。也是本次最主要的寻根之源,说明来意诚请本地老农带我们去武山源,老人家十分热情坐上我的车,带领我们一同前往。十几分钟后快接近武山了,山越来越高耸,路越来越小越来越崎岖,我们找块平地就地停好车,下车徒步走向大山深处。一路上春风拂面,心旷神怡,内心高叹:“啊!祖源地,我们千里寻根来了,放眼望去,一片片山峰层峦叠嶂,连绵起伏,这就是武山源,是629年前国珍先祖生活的地方,山青水秀,人间福地呀!仰望高山呼唤,仿佛从天际远方传来一阵沧桑而古老的声音:“来吧,孩子,我在这里,武山源,这里是你们的本源,是你们的祖根!”
跨过小溪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到达武山源银冲脑中嘴(当地人叫银冲嘴),顺着论泉宗亲手指的方向,看到了深藏在荆棘丛深的半山嘴处有一尊不起眼的小土包,还立有一块不起眼小得可伶的墓碑,心里五味杂陈说不清是酸楚还是激动。我迫不及待的用手抛开荆棘,仔细擦抹墓碑,努力的想从碑文上找到一些记载。墓碑上的字迹实在太模糊了,世成取来清水,我手沾清水一遍一遍的清洗这墓碑,隐约辨认出“十八世祖 故祖周公国珍大人之墓 **立 咸丰九年 寒食节立”信息太少,从简体字字体看像是近现代侄系后裔立的。没有生卒记载没有子女记录,倒像是后人为了纪念伯祖,根据老谱记载的位置立的纪念冢。(湖口老谱记载:国珍公,寿二长子殁葬银冲脑中嘴)即便是伯祖我们还是做最虔诚的祭拜。插花放烟花炮竹三叩九首。我手轻摸着墓碑心里无比的酸楚。国珍先祖长眠故地600多年无人问津形似无主孤坟,凄凉凄凉……离开先祖墓地已近黄昏,乘着晚霞余光赶紧下山,我一步一回头内心怅然若失……
时间太晚了,湖口老家亲人热情招待我们留宿了一晚。第二天一早万训和岐长他们由世友哥开车送回舒城。我和世成打算下午回杭州,上午我去谱局查对老谱,看看能否找到更多国珍先祖的老家记载。可是老谱仅记载国珍公殁葬未见子嗣,再也没有更多信息了,寥寥数语有点小失望,吃了饭后匆忙返回杭州。临别武山源,群山巍峨的画面又一次浮现于脑际:从舒城来寻根的我们流连忘返。试想祖先们何曾愿意离开?再一次回眸武山源,眼前又浮现出先人们迁徙时悲伤的面容,自己也情不自禁的伤感起来。 629年的时光,弹指一挥间,移民后裔们早已不知道先祖的原籍,但一代又一代,一辈又一辈,代代相传,辈辈相传,祖源地被记牢了,祖先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湖口武山源成了我们龙舒周家寻根人的根。
四十二世(横山派)周世建敬撰
二0二0年四月十二日 于杭州州